家用型外骨骼助行器热销的背后,折射出人们对康复科技的迫切需求。近期,一款名为“易行EasyGo外骨骼助行器”的产品在上线后瞬间被抢购一空。这款售价千元级的外骨骼设备,源自于两年前在杭州亚残运会上帮助阿富汗轮椅篮球运动员的下肢外骨骼步行康复器的家用版。
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科技,其“进化”过程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设备不仅具备帮助偏瘫患者和行动不便者的功能,更是将科技与人性化设计完美结合。程天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颜海表示,这款助行器设计简单,重量不到2.5公斤,穿戴方便,使用者只需将腰托和腿托卡在身体上即可完成穿戴。
通过对用户体验的深度考量,外骨骼助行器提供了良好的助力,帮助穿戴者节省20%的体力。这一切得益于其模仿人体肌腱的弹性储能机制,能够有效捕获行走中浪费的动能并转化为势能,令使用者在行走时感觉轻松自如。
在医疗康复领域,外骨骼机器人逐渐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程天科技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1000多家机构中使用外骨骼设备,累计使用超过65.8万人次。然而,传统的外骨骼设备价格动辄数十万到上百万,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面对这一问题,程天科技选择将技术“下放”,推出了这一千元级的家用外骨骼助行器。颜海指出,这款助行器不依赖电池驱动,完全靠机械结构和材料特性提供支撑,确保了即使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也能轻松驾驭。
外骨骼设备的热销背后,是庞大的医疗康复需求。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450万例,其中将新增180万偏瘫患者,而国内偏瘫患者总数已达2000万。这些患者急需有效的康复治疗,而市场上却缺乏足够的康复治疗师。
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元级外骨骼助行器的推出,无疑为偏瘫患者带来了希望。颜海表示,这款产品不仅能够推动外骨骼机器人从医疗器械向家用辅具的转型,更是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的理念,释放了更广阔的商业想象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外骨骼设备将不仅限于下肢康复。钟先生作为志愿者,体验了新型的脑机接口上肢康复外骨骼,发现它不仅能帮助他恢复上肢的活动能力,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照顾。这样的人性化设计,正是科技进步的体现。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前景广阔,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美元。随着人们康复意识的提升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外骨骼产品在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针对偏瘫患者的康复需求,还是其他人群的辅助需求,外骨骼机器人都将在医疗康复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浙江,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相关政策的支持也将助力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颜海坚信,未来外骨骼设备将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新成员”,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便利与希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